1.( )不属于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。
A.外貌长相 B.行为特征 C.老师表扬的次数 D.社区环境
2.亲社会行为萌芽是在( )左右。
A.3-6个月 B.2岁 C.3-6岁 D.3岁
3.以下关于亲社会行为说法错误的是( )。
A.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,极少数指向教师
B.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有年龄差异
C.亲社会行为没有个性差异
D.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常见,安慰行为较少发生
4.当有一个小朋友调皮的时候,通常会说这肯定是家长的教育不当,这体现了( )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。
A.移情作用 B.换位思考问题
C.父母抚养方式 D.不同文化的影响
5.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攻击性行为称为( )。
A.随意性攻击 B.工具性侵犯 C.敌意性侵犯 D.有意攻击
6.可可看到陌陌手里有一张卡通人物海报,想要,但是陌陌不给,于是可可就开始打陌陌,这种攻击性行为称为( )。
A.随意性攻击 B.工具性侵犯 C.敌意性侵犯 D.有意攻击
7.以下关于攻击性行为说法错误的是( )。
A.攻击性行为存在年龄差异
B.年龄小的幼儿更常使用敌意性侵犯
C.敌意性侵犯在幼儿期处于增多趋势
D.工具性侵犯包括幼儿渴望权力、空间产生的攻击行为
8.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包括( )。
A.儿童的教养环境 B.儿童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
C.老师的鼓励 D.交流及文化的影响
9.在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中的交流及文化的影响,以班杜拉为主的社会学习理论者认为,( )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影响。
A.成人的榜样 B.社区活动 C.电视 D.同伴教育
10.明明每次想要一个玩具,他奶奶都不给他买,他就开始打奶奶,奶奶就会给他买,从此以后,明明每次想要什么东西就开始打人,认为打人可以达到目的,这体现了( )对他形成攻击行为的影响。
A.成人的榜样 B.儿童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
C.老师的鼓励 D.交流及文化的影响